太虚无朕兆,因物见形声。
入竹须抢地,驱潮欲打城。
八方随气转,万里扫尘清。
谁道鹏抟壮,反从虎啸生。

现代解析

这首作品以“风”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风的特性和力量。诗中,“太虚无朕兆,因物见形声”描绘了风的无形无相,却又能通过物体的动态和声音来感知其存在,展现了风的玄妙与无处不在。

“入竹须抢地,驱潮欲打城”则进一步以具体的景象来表现风的威猛,风吹过竹林,仿佛要抢走地面;风力驱潮,似乎要攻打城池,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风的强大力量。

“八方随气转,万里扫尘清”则表现了风的广泛影响和净化作用,风在四面八方流转,扫除万里尘埃,带来清新与洁净。这里,风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变革与新生。

最后,“谁道鹏抟壮,反从虎啸生”通过对比和反衬,强调了风的非凡力量。鹏鸟展翅高飞固然壮观,但风的威力却源自猛虎的咆哮,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让读者对风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首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风的特性和力量,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