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赵瓯北体前题

瑶草金光点化身,在山远志出山贫。
拔毛不肯为天下,肉眼何从识圣人。
太史公称牛马走,孟尝君入虎狼秦。
莫教土偶谇桃梗,人事空空鬼事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与现实的荒诞。

第一句“瑶草金光点化身”描绘了一个看似高贵、金光闪闪的形象,但其实是伪装出来的。就像某些人表面光鲜,实则虚有其表。

第二句“在山远志出山贫”借用“远志”这种草药(入药时叫“远志”,挖出来后却显得普通),讽刺某些人嘴上志向远大,实际能力却配不上野心。

第三、四句“拔毛不肯为天下,肉眼何从识圣人”化用“一毛不拔”的典故,嘲笑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却还装模作样,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第五、六句“太史公称牛马走,孟尝君入虎狼秦”用历史典故对比现实——司马迁自称“牛马走”(卑微的仆人),而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却要冒险进入危险的秦国。这里可能暗指有才华的人反而低调,而某些人却爱冒险逞能。

最后两句“莫教土偶谇桃梗,人事空空鬼事真”用“土偶”(泥人)和“桃梗”(桃木人偶)的寓言(它们互相嘲笑,结果都被水冲毁),讽刺人们互相攻击,却忘了现实中的荒诞——人间的事虚浮不实,反而鬼怪之事(比喻黑暗现实)更真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的虚伪、自私和社会的荒诞。作者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思考背后的深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