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译文及注释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hào)气三秋海日旁。
野心:闲散之心。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山阁若逢阎(yán)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据考证,其时洪州都督虽姓阎,但非阎伯屿。方君:与序灯同宴且长于诗的朋友,具体所指未详。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

注释

咏怀句:谓吟诗抒怀不许重阳节老去。老重阳倒装句式,应读为重阳老。霜雪:指斑白头发。
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
野心:闲散之心。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

鉴赏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时,诗人在吴山和朋友聚会遇雨的场景,表达了一种不服老、向往自由的心境。

前两句"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说:虽然头发已经花白(霜雪指白发),但诗人的心依然年轻,不愿承认自己老了。这里的"重阳"既指节日,也暗含"老年"的意思。

中间四句描写聚会时的情景:因为下雨,原本计划的重阳节活动没能尽兴(白衣指代重阳节的传统服饰),只有菊花独自开放。但诗人的心早已飞向远方,想象着湖边的云彩和秋日海上的壮丽景色。这里的"野心"不是贬义词,而是指不受束缚的向往自由之心。

最后两句用典故说:如果遇到懂诗的朋友(阎伯屿是历史上有名的诗会主持人),自己的诗才一定能和王勃这样的才子一较高下。这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

整首诗把重阳遇雨的遗憾,转化为对自由天地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依然年轻,充满活力。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