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讲的是人性本善的道理。它说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内心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就像一颗种子,随时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显现出来。诗中提到的“四端”,指的是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们就像人的本性一样,一旦遇到合适的情况,就会自然地表现出来。
简单来说,这首诗词告诉我们,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去学习或培养。它就像一种本能,会在我们面对各种情况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种观点鼓励人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善良,并且在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它。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