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会林南宫闻李生弹筝

浮亭簪盍醉吟逢,高调鸣筝此夜同。
月隐青丝闻乱叶,霜空瑶柱度飞鸿。
湘灵锦瑟愁停鼓,子晋鸾笙愧未工。
况有周郎歌白雪,兴来那放酒樽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聚会听人弹筝的场景,充满了音乐与诗酒交融的雅致情趣。

前两句写聚会场景:朋友们在浮亭中簪花饮酒、吟诗作对时相逢,今夜共同聆听高亢的筝曲。"簪盍"用古人聚会时把花插在冠上的典故,展现文人雅集的画面。

中间四句用丰富意象描写音乐之美:月光透过树叶斑驳洒落,琴弦在秋霜中振动,乐声像飞鸿掠过天际。这里把无形的音乐转化为"乱叶"、"飞鸿"等视觉形象,让读者能感受到筝声的灵动。接着用湘水女神停下鼓点、仙人子晋自觉吹笙技艺不如的典故,侧面烘托李生弹筝技艺之高妙。

最后两句写现场气氛:更有像周瑜那样精通音律的人唱着阳春白雪般高雅的歌曲,让在座众人兴致高涨,酒杯不停。这里用"周郎顾曲"的典故,既赞美在场知音人,也展现聚会的尽兴。

全诗通过"月夜-鸣筝-饮酒"三个元素,把听觉(筝声)、视觉(月景)、味觉(酒)融合在一起,营造出文人雅士追求的艺术化生活场景。诗中用历史人物和神话典故来比喻音乐之美,既典雅又不失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听到那穿透夜空的筝声。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