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上山晨采樵,下山逢猛虎。
深林丛薄不可度,熊貔巉岩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头据地而长号,使我心悲泪如雨。
舍中无人,言父与妻。
爨下又无食,使我孤儿啼。
拔剑前致词:“尔胡不仁至此为!凌牙锯齿,食人之肝。
拒骨而撑尸,膏血布川谷。
乌衔其肉,倒挂东南枝。
”恻恻草野中,行哭声正悲。
娇女行采桑,道逢野虎抟食之。
沧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摇思。
便复舍我置道傍,我欲东归河无梁。
绵绵邈邈,思我故乡。
嗟尔行路人,猛虎当关慎莫行,思我父母多苦辛。
吁嗟猛虎白额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从彼豺狼群?城
中咆哮竟夕闻,吾将诉汝泰山君。
《猛虎行》且莫歌,泰山之君奈若何!
深林丛薄不可度,熊貔巉岩兮向我怒。
虎欲食我低头据地而长号,使我心悲泪如雨。
舍中无人,言父与妻。
爨下又无食,使我孤儿啼。
拔剑前致词:“尔胡不仁至此为!凌牙锯齿,食人之肝。
拒骨而撑尸,膏血布川谷。
乌衔其肉,倒挂东南枝。
”恻恻草野中,行哭声正悲。
娇女行采桑,道逢野虎抟食之。
沧浪之天更不慈,猛虎瞑目若摇思。
便复舍我置道傍,我欲东归河无梁。
绵绵邈邈,思我故乡。
嗟尔行路人,猛虎当关慎莫行,思我父母多苦辛。
吁嗟猛虎白额狸斑而黑文,何不渡河而去从彼豺狼群?城
中咆哮竟夕闻,吾将诉汝泰山君。
《猛虎行》且莫歌,泰山之君奈若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樵夫上山砍柴时遇到猛虎的惊险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情感,控诉了乱世中恶势力欺压百姓的社会现实。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遇虎惊魂(开头到"倒挂东南枝")
樵夫下山时突然遇到龇牙咧嘴的猛虎,吓得跪地大哭。他想到家里没米下锅,妻女还等着他回去,情急之下拔剑质问老虎:你为何如此残忍?专门吃人血肉,害得尸骨遍野,乌鸦都来啄食残骸。这里的老虎其实是比喻当时欺压百姓的恶霸权贵。
2. 人间惨剧("恻恻草野中"到"思我父母多苦辛")
诗人接着描写更悲惨的画面:采桑的姑娘也被老虎吃掉,老天爷却视而不见。虽然老虎暂时放过了樵夫,但他回家的路被河水阻断,只能绝望地思念故乡。这里暗示在恶势力横行的世道,普通百姓无处可逃。
3. 愤怒控诉(最后部分)
诗人直接警告路人要小心"拦路虎",并愤怒质问:你这白额黑纹的老虎,为什么不去和豺狼为伍?最后讽刺地说:就算向泰山神告状也没用,因为连神明都治不了这些恶霸。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老虎吃人的惊悚画面,形象展现百姓被剥削的残酷现实
- 通过樵夫的个人遭遇,反映整个社会的苦难
- 从恐惧到愤怒的情感变化非常真实有力
- 结尾的讽刺手法强化了批判力度,暗示官官相护的黑暗
就像现代用"大老虎"比喻贪官一样,诗人用猛虎象征恶势力,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古代百姓在强权压迫下的绝望与挣扎。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严肃的社会批判变得生动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