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奇幻色彩的山巅景象,语言瑰丽,想象大胆。
开头两句写山间云雾缭绕的奇幻画面:九华山上的云雾像白色狮子的鬃毛一样翻卷,一阵灵动的山风吹过,仿佛唤醒了古老的精魂。诗人用"白猊蹲"形容云雾的形态,既威猛又神秘;"媚古魂"则赋予山风灵性,仿佛它在与远古对话。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笔法展现山石的奇绝:冰雹般的碎石在花丛中飞溅,带着金属般的冷冽;砂砾像染了朱砂,在草叶上留下红色痕迹。山间的深潭仿佛是蛟龙的宫殿,断裂的山涧则像通往日月的神秘之门。这些意象充满视觉冲击力,将险峻的自然景观神话化。
最后两句写出登顶的豪情:近在眼前的彩虹像青色阶梯,诗人准备带着玉斧去劈开天地的根基。这里用"虹梯"表现山势高耸入云,"斸天根"的想象既狂放又浪漫,展现出征服自然的壮志。
全诗通过密集的奇幻意象,把登山过程写成一场穿越神话世界的冒险。诗人用"铁气""丹痕""蛟龙府"等浓墨重彩的描绘,让坚硬的山石有了生命,让自然景观充满超现实魅力,最终落脚在人类对天地奥秘的探索欲上。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交融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的典型表现。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