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舍弟东山十首 其九

骨肉仍多病,三年血涕流⑴。
我身犹剧病,亲老更禁愁。
薤叶偏多露,荆花亦自秋。
牛眠恐未稳,匆迫重为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去世的弟弟东山写的悼念之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离世的悲痛和对家庭困境的忧虑。

首联"骨肉仍多病,三年血涕流"直白地写出家人接连生病的不幸,特别是"血涕流"这个夸张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三年来以泪洗面的极度悲伤。这种痛苦不仅是精神上的,似乎连身体都在流血哭泣。

第二联"我身犹剧病,亲老更禁愁"道出了双重困境:作者自己重病在身,年迈的父母还要承受丧子之痛。一个"更"字突出了老人的痛苦更让人揪心,展现了传统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心疼。

第三联"薤叶偏多露,荆花亦自秋"用自然景物暗喻人生无常。薤叶上的露水像泪水,荆花在秋天凋零,都在暗示生命的脆弱。这些景物描写看似平常,实则饱含深情,把自然现象和人生悲痛巧妙结合。

尾联"牛眠恐未稳,匆迫重为谋"用"牛眠"这个典故(指风水好的墓地),表达了对弟弟身后事的担忧。作者怕弟弟的安息之地不够稳妥,急着要重新安排,这种对逝者的牵挂之情真挚动人。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跟读者拉家常一样诉说家庭的不幸,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亲人离世带来的切肤之痛。诗中既有对逝去弟弟的思念,也有对在世家人的关怀,展现了传统中国家庭面对生死时的真实情感。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