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离开家乡时与父老乡亲告别的场景,充满深情与无奈。
开头用"青山被云遮住一半"的画面,暗示离别时黯淡的心情。溪水声听起来像在哭泣,更烘托了伤感氛围。但诗人马上转折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人生总要出门闯荡,山水本不会悲伤,是我自己心里放不下。
后面生动描绘了乡亲们拦车送别的场景:老人们拉着车子不让走,眼泪止不住地流。诗人很惭愧,觉得自己虽然努力做官,却没能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最后挥手告别时,这份深厚情谊让他觉得难以回报。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有三点:
1. 真实感人的送别场景,让人看到古代乡村浓厚的人情味
2. 诗人矛盾心理的刻画——既有远大抱负,又舍不得乡亲
3. 最后流露的愧疚感,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官员对百姓的责任心
这种既想追求理想又牵挂家乡的情感,今天很多外出打拼的年轻人依然能感同身受。诗中"男儿志在四方"与"难报乡亲恩情"的矛盾,正是千百年来奋斗者共同的内心挣扎。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