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曹初考述职有感

岁月不我即,禄食三已期。揣分冒兢惕,程已惭素尸。

出负友朋属,入惭父兄规。殿最他所任,得失中自知。

伊予少浅涉,夙好经生期。稍见事乃谬,渐习心永睽。

咎繇固圣者,其究亦趋时。南容复白圭,已甚非仲尼。

滔滔亘天路,戚戚将向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比曹"是古代低级官职)在工作三年后述职时的复杂心情。整首诗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

前半部分写工作压力——
"岁月不等人,我这饭碗已经端了三年。每天战战兢兢(揣分冒兢惕),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表现(程已惭素尸)。在外怕辜负同事期待,回家又达不到家人要求。考核绩效不由我说了算(殿最他所任),但自己心里清楚干得好不好。"

中间反思人生选择——
"我年轻时读书浅薄(伊予少浅涉),原本想做个学者(夙好经生期)。结果发现现实和理想差太远(稍见事乃谬),越工作越觉得背离本心(渐习心永睽)。"

后面用典故说感悟——
"皋陶(咎繇)这样的圣贤也得顺应时代,南容复白圭(论语里明哲保身的人物)的做法,其实孔子也觉得过分。现在世道就像这奔腾的大马路(滔滔亘天路),我这份忧愁(戚戚)能跟谁说呢?"

全诗亮点在于:
1. 公务员的职场焦虑古今相通,特别是"在外怕同事失望,回家愧对家人"这种双重压力
2. 用"奔流的大马路"比喻浮躁的世风很新颖,把古代道路比作现代车流
3. 最后那句"能跟谁说"的孤独感特别真实,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吐槽工作的心情

本质上是在说:一个小公务员发现现实工作与理想差距太大,既不能像圣人那样改变世界,又不想完全随波逐流,陷入进退两难的迷茫。这种职场人的普遍困境,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