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文章千古事,亦与时荣枯。
并世盛作者,人握灵蛇珠。
朝菌媚初日,容色非不腴。
飘风夕以至,零落委泥涂。
且复舍之去,周流观石渠。
蔽亏东观籍,繁会南郭竽。
譬如贰负尸,桎梏南山隅。
恒干块犹存,精气荡无馀。
小子瞢无状,亦复事操觚。
自忘宿瘤质,揽镜学施朱。
东家与西舍,假得紫罗襦。
主者虽不索,跬步终趑趄。
且当养毛羽,勿作南溟图。
并世盛作者,人握灵蛇珠。
朝菌媚初日,容色非不腴。
飘风夕以至,零落委泥涂。
且复舍之去,周流观石渠。
蔽亏东观籍,繁会南郭竽。
譬如贰负尸,桎梏南山隅。
恒干块犹存,精气荡无馀。
小子瞢无状,亦复事操觚。
自忘宿瘤质,揽镜学施朱。
东家与西舍,假得紫罗襦。
主者虽不索,跬步终趑趄。
且当养毛羽,勿作南溟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永恒与时代局限,揭示了文人面对历史洪流时的复杂心态。
开篇提出"文章千古事"的理想,但立刻用"亦与时荣枯"打破幻想——再伟大的作品也受时代制约。接着用"灵蛇珠"比喻当代文人虽自视甚高,实则如"朝菌"般脆弱,一旦时代风暴(飘风)来临便迅速凋零。
中间部分展现作者的矛盾:他既想超脱时俗去研读经典(周流观石渠),又清醒认识到古籍同样存在残缺(蔽亏东观籍)。用"贰负尸"的典故自嘲,暗示文人就像被永久禁锢的罪人,肉体尚存却已失去创作灵魂。
后段转为自省:作者坦诚自己不过是初学者(小子),却模仿大家写作,如同丑女(宿瘤)硬要涂脂抹粉。借衣服的比喻,说即便借来华服(紫罗襦),穿在身上也战战兢兢。最终得出务实结论——先踏实积累(养毛羽),别好高骛远(南溟图)。
全诗用大量生活化比喻(朝菌、丑女、借衣)解构文人崇高感,在自嘲中藏着深刻洞察:创作既要对抗时间,又无法超越时代;既要保持理想,又需认清现实。最后落脚在"先练内功"的务实态度,对当代创作者仍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