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怀并引其十四

礼乐容台司,骏奔郊庙际。
有友赵柱史(应元),之楚正揽辔。
久要故不忘,相期秉忠义。
同歌蜀道难,并失南郡意。
解组先后归,遂初泾峨内。
潜修卒旧业,力耕供赋税。
山林亦有责,报恩明不倍。
目极日月边,如睹天颜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和好友赵应元(官职为柱史)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坚守初心、淡泊名利的人生选择。全诗用平实的语言传递了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

前四句写两人的身份与相遇:作者在礼乐机构任职,赵应元正要去楚地赴任。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一个在中央管礼乐,一个要外出做监察官),但彼此约定要坚守忠义之道。"骏奔"形容赵应元赴任的匆忙,"揽辔"指他即将启程。

中间六句用"蜀道难"的典故,暗喻仕途艰难。他们在官场都遭遇不顺(南郡代指仕途失意),最终先后辞官回乡,在泾河、峨山一带过起农耕生活。这里"解组"指解下官印,"遂初"表示实现归隐初心,用种地纳税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履行公民责任。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即使隐居山林也要谨记责任("山林亦有责"),永远不忘报效国家。结尾"目极日月边"的想象很动人——虽然远离朝堂,但遥望太阳月亮时,仿佛还能看到皇帝宽容的笑容,表明他们始终心系朝廷。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同歌蜀道难"比喻官场挫折,比直接说"被贬官"更含蓄有力
2. "力耕供赋税"把种地纳税写得像做官一样庄严,体现普通生活的崇高
3. 最后把日月比作皇帝面容,将自然景象与政治忠诚完美结合
4. 通篇没有华丽辞藻,但"久要不忘""秉忠义"等词句让友谊显得格外厚重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精神共鸣,真正的忠诚不必身在庙堂。两个朋友用归隐田园的方式,实现了对国家和彼此的双重承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