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静里三三昧,多年得效方。
不知缘底事,动辄叹龚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自嘲。

前两句"静里三三昧,多年得效方"像是在说:我在安静中参悟了某种人生真谛(三昧是佛教术语,这里可以理解为深刻领悟),多年来总结出一套处世良方。表面看是说自己掌握了人生智慧,其实暗含反讽。

后两句"不知缘底事,动辄叹龚王"突然转折:明明觉得自己悟道了,却不知道为什么,动不动就感叹起龚遂和王吉这两位古代贤臣。这里透露出:
1. 所谓的"人生真谛"其实没解决实际问题
2. 遇到事情还是会羡慕古代成功人士
3. 有种"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的自嘲

全诗妙在:
- 用平淡语气说深刻矛盾
- 表面说参透人生,实际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动辄"这个词活画出那种不由自主的羡慕心态
- 短短20字,把知识分子的自我调侃写得生动有趣

就像现代人天天看心灵鸡汤,真遇到事还是忍不住羡慕别人成功,这种真实的人性写照让诗特别有共鸣。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