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敬甫

十年所闻溢吾耳,去年诵君书一纸。
古人三语得奇士,况此磊落数百字。
相逢千财万壑里,有客如君请兄事。
才高自古人所忌,认缟不售反惊世,
好诗取客如券契。我无三者犹至是,
如君之贫不可避。如君之贫不可避,
呼舟径渡寒潮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朋友陈敬甫的深厚情谊和欣赏,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可以分成三层意思:

第一层(前六句):
作者说十年来听过很多关于陈敬甫的传闻,去年终于读到他写的文章,短短几百字就展现出非凡才华。古人说"三句话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奇才",陈敬甫的文章就是证明。后来他们在山水间相遇,作者立刻想认这个有才华的人当兄长。这里用夸张手法("三语得奇士")突出陈敬甫的才华,也表现了作者的惜才之心。

第二层(中间四句):
笔锋一转,说自古以来才华太高反而会招人嫉妒。就像质量太好的白绢("认缟")反而卖不出去一样,陈敬甫的出众才华反而让他被世人排挤。但真正的好诗就像契约一样,能赢得知音。这里用"好绢卖不掉"的比喻,暗指社会不赏识真才实学。

第三层(最后四句):
作者说自己虽然没陈敬甫那么有才华,但也遭遇过类似困境。重点重复两次"如君之贫不可避",强调这种怀才不遇的困境无法逃避。最后画面定格在"呼舟渡寒潮",既可能是真实送别场景,也象征在冰冷现实中孤身前行的身影。

全诗亮点:
1. 用生活化比喻(卖绢、契约)让抽象道理变得好懂
2. "如君之贫不可避"的重复,像叹气一样加深无奈感
3. 结尾的寒潮渡船画面,给全诗蒙上苍凉色彩

核心情感:
既为朋友的才华骄傲,又为他的遭遇心痛,最后归结到对现实不公的无力感。这种对朋友又欣赏又心疼的矛盾心情,很多现代人面对怀才不遇的朋友时也会有共鸣。

姜夔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