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夫子辨(并引)

我行自并门,道出太行岭。
路傍古石人,髣髴类形影。
过客互传疑,是非竟谁请。
会逢田舍翁,荷杖雪垂领。
为问定何如,愚蒙庶几警。
云昔东家丘,历聘入吾境。
偶此值小儿,难诘豪且颖。
丘也不能对,驱车返天井。
邦人思其贤,想像刻顽矿。
始予骇其言,嗔赤发面颈。
夫子圣者欤,日月揭馀炳。
岂闻采樵斧,巧掩运斤郢。
翁徒老于年,此事能不省。
翁闻遽愀然,色厉声亦猛。
辙迹今尚存,事况传已永。
书生多大言,诡辩勿复骋。
信知端木赐,下释东野犷。
正如与蟪蛄,而语春秋景。
小姑嫁彭郎,举世莫能整。
嗟哉吾道穷,生死何不幸。
生而非其时,伐树迹屡屏。
亦尝撩虎须,白刃脱俄顷。
死为万世师,庙貌多土梗。
自非二仲月,门寮终岁静。
山魈与社鬼,香火未尝冷。
此事固不平,此心尝耿耿。
吾生赋拙直,浪许近骨鲠。
与物例多忤,所动坐愆眚。
愤世无奈何,空令气生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太行山时,听到一个老农讲的故事引发的思考,核心在探讨真理与世俗认知的冲突。

全诗可分四部分:
1. 偶遇石像(开头到"想像刻顽矿")
作者在太行山路边看到古人石像,当地老农说这是纪念孔子的——原来孔子曾在此被一个聪明小孩的问题难倒,羞愧离开,当地人便刻石纪念。这里用"小儿难倒圣人"的民间传说,暗示真理有时藏在普通人中。

2. 激烈争辩("始予骇其言"到"而语春秋景")
作者一听就火了,觉得侮辱了孔子这样的圣人。但老农坚持传说真实,还讽刺读书人爱诡辩,就像对夏虫谈论冰雪一样可笑。这段对话生动展现了学者与百姓的认知鸿沟。

3. 人生感慨("小姑嫁彭郎"到"香火未尝冷")
作者联想到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不被重用("伐树迹屡屏"),甚至遭遇生命危险("撩虎须"),死后却被捧上神坛。用"山魈社鬼香火旺"的对比,讽刺世人跟风崇拜却不懂真谛。

4. 自我剖白(最后八句)
作者自嘲性格耿直总得罪人,虽然愤世嫉俗却无可奈何。最后"空令气生瘿"(气得脖子长瘤)的夸张说法,活画出知识分子面对现实无力的憋屈感。

全诗妙在:
- 用"小儿辩日"的典故颠覆圣人权威
- 通过激烈对话展现思想碰撞
- 将孔子生前落魄与死后尊荣对比
- 结尾的自我调侃让沉重主题带点幽默

本质上是在讨论:真理到底在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知识分子的清高到底有没有意义?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

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工诗文,诗境清刻镵露,古文博大疏畅,著有《拙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