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倅(名献子)

堂堂东嘉英,文章笔如椽。
箳篂驻鄞城,迎刃解剧烦。
最声彻阊阖,诏使归日边。
人方办杯水,前事乃不然。
才难复才难,得见青琅玕。
爱护犹恐伤,那可轻弃捐。
不见诸葛公,终荐庞士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好友徐献子(字倅)时写的,用朴实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美和对其仕途坎坷的惋惜。

前四句夸徐献子:你这位温州才子(东嘉英),文章写得像大毛笔一样有气势(笔如椽)。在宁波当官时(箳篂驻鄞城),处理棘手公务就像快刀斩乱麻(迎刃解剧烦)。你的好名声都传到京城了(最声彻阍阖),皇帝下诏让你回京(诏使归日边)。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大家都以为你要升官了(人方办杯水),结果事与愿违(前事乃不然)。人才难得啊(才难复才难),像你这样青竹般高洁的才子(青琅玕)更是少见。我们爱护你还怕不够(爱护犹恐伤),朝廷怎么忍心弃你不用(那可轻弃捐)?

最后两句用典作结:你看当年诸葛亮(诸葛公),最后不也重用了起初不被看好的庞统(庞士元)吗?这里暗含安慰:虽然现在不得志,但终会遇到伯乐。

全诗亮点:
1. 用"笔如椽""迎刃解"等生动比喻展现朋友才能
2. 通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表达愤懑
3. 结尾用典自然,既安慰朋友又暗含对朝廷的批评
4. 语言直白有力,像朋友间谈心,情感真挚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