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庄屯田从榆树沟开渠

榆树渠头水溅溅,膏腴万顷作良田。缘堤种树红流急,就地成渠绿阴连。

俗杂侏𠌯言语异,城临沙漠燠寒偏。遥知风化熙朝远,直看昆仑万里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屯田开渠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壮美景象。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榆树沟的渠水哗哗流淌,浇灌出万亩肥沃良田。堤岸上成排的树木与湍急的红色水流相映成趣,新修的渠道像绿色长廊般连绵不断。这里用"红流"可能指夕阳下的渠水,或是富含矿物质的河水,与绿树形成鲜明色彩对比。

后四句转向人文观察:当地居民说着各种方言("侏𠌯"指少数民族语言),城池紧挨着沙漠,气候冷热极端。但最妙的是结尾——诗人望着绵延的昆仑山,突然感悟到:朝廷推行的教化政策就像这万里长渠一样,已经深深滋润了这片边远土地。

全诗妙在把水利工程写得生机勃勃,又自然引申出"润物细无声"的治国理念。渠水不仅是灌溉工具,更成了连接中央与边疆、文明与自然的象征。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开渠种田的热闹场景,又能体会到国家统一发展的深层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