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少华三首 其二

文字波中去不还,物情初与是非闲。
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道爱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透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文人形象。

第一句"文字波中去不还"用波浪比喻文坛纷争,说自己的文章就像投入水中的波纹,写完就随波而去不再回头。这展现了一种超脱的态度。

第二句"物情初与是非闲"是说诗人刚开始明白,世间万物的本质其实与是非对错无关。这里的"闲"字用得巧妙,表示这些都不值得放在心上。

第三句"时名竟是无端事"直接点破主题:当代的名声都是没来由的虚名。用"竟"字表达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最后一句"羞对灵山道爱山"最有意思。诗人说,面对纯净的灵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爱山,因为真正的爱不该掺杂求名之心。这种自我反省特别打动人。

整首诗像是一个过来人的感悟:年轻时在乎名声,后来发现那都是虚的,不如保持纯粹的本心。语言简单但意境深远,把"看破名利"这个老话题写出了新意,让人读后也会反思自己对名利的看法。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