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把一方珍贵的蟾蜍砚台归还给朋友龚养正的故事,通过砚台寄托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开头用"梦里听到有人在唱衰落的歌"营造出朦胧感,醒来发现砚台静静躺在书桌上。这里"石友"指砚台,把砚台比作沉默的朋友。
中间四句是核心:先说这砚台像春秋时期郑国的玉环一样精美,但再美也是别人的东西;又用"完璧归赵"的典故,表明自己像蔺相如归还和氏璧一样物归原主。后两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砚台——砚池像渴水的蟾蜍望着大海,砚台纹理如孤月穿云、星光稀疏,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
最后两句是劝诫:你拿回砚台后要好好写文章("三千牍"指大量文书),别把这宝贝当普通石头给蚂蚁做窝或给人当钓鱼石。用"蚍蜉"(小蚂蚁)反衬砚台的珍贵,也暗含对朋友珍惜才华的期待。
全诗把还砚台这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让普通物件有了生命,最后落脚到对才华的珍视,既有文人雅趣,又包含真诚的友情劝勉。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