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立秋始编纂先父遗稿和泪校读常泣不成声恸极而歌 其二 (庚辰)

更残又听伍潮驰,始恨疏狂不学诗。
叩石难明三世业,知书已误一门痴。
吟笺点点添新泪,遗阕声声动宿悲。
安得冥村圆晓梦,平平仄仄授癫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儿子在整理亡父遗稿时写下的悲痛之作,字字带泪,句句含情。

深夜听着钱塘江潮声奔涌("伍潮"指钱塘潮),诗人突然悔恨自己年轻时没好好跟父亲学写诗。这里用"疏狂"形容自己当年的任性,暗示如今想学却为时已晚。"叩石"这个动作很有意思,像是敲打石头追问命运——为什么三代人的文学追求("三世业")都如此艰难?读书本应明理,却让全家人陷入执念("一门痴")。

中间两句画面感极强:泛黄的稿纸上不断滴落新泪("吟笺点点"),亡父的诗句("遗阕")每读一句就勾起旧日悲伤。最动人的是结尾的幻想:诗人渴望在冥界的村庄("冥村")与父亲重逢,在晨梦中听父亲用平仄格律("平平仄仄")教他这个疯癫儿子写诗。最后用问句收尾,更显求而不得的痛楚。

全诗把"校读遗稿"这个日常场景,通过潮声、泪痕、梦境等意象,升华为对父子情、文学传承的深刻思考。那种"想学父亲写诗却永远失去机会"的遗憾,相信很多子女都能感同身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