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元代文人写给朋友危太朴的赠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首联“莫怪道人居处僻,柴门今始为君开”意思是:别怪我住的地方偏僻冷清,今天特意为你敞开柴门。这里既表现了诗人隐居的清贫生活,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真诚欢迎。
颔联“曾从小有探华盖,不向昆明数劫灰”是说:我曾经追寻过仙山(“小有”“华盖”代指道教仙境),却不愿在尘世(“昆明”象征俗世)计较那些纷扰和沧桑(“劫灰”指世事变迁的痕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修仙问道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颈联“秋水渚涯浮地肺,茅君局任守天台”描绘了一幅山水隐居的画面:秋日的水边,山峦如“地肺”般起伏,而“茅君”(道教神仙)守护着天台山(道教圣地)。这里用自然和仙境的意象,进一步强调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尾联“倦游早欲依香火,付与卢敖戏九垓”意思是:我早已厌倦漂泊,只想归隐山林,供奉香火修行;而像卢敖(传说中的仙人)那样遨游天地的事,就交给别人去吧。这里再次点明诗人渴望远离尘嚣、静心修道的志向。
整首诗语言淡雅,意境悠远,通过山水、仙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真诚情谊。它既是一首赠友诗,也是一首表达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