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州治水歌
秋水至兮大河溢。金堤决兮流漂疾。
田畴泊兮为民忧。鱼鳖肆兮地上游。
谁能治水兮徵阳侯。具畚锸兮万人聚。
势悍急兮不可以禦。问河伯兮何所怒。
岁不登兮民且寠。侯精诚兮感神明。
赤蛇蜿蜒兮昭瘚灵。奠桂酒兮荐芳馨。
神攸歆兮堤防成。水复故道兮民载宁。
天子圣兮地道平。万岁千秋兮扬颂声。
田畴泊兮为民忧。鱼鳖肆兮地上游。
谁能治水兮徵阳侯。具畚锸兮万人聚。
势悍急兮不可以禦。问河伯兮何所怒。
岁不登兮民且寠。侯精诚兮感神明。
赤蛇蜿蜒兮昭瘚灵。奠桂酒兮荐芳馨。
神攸歆兮堤防成。水复故道兮民载宁。
天子圣兮地道平。万岁千秋兮扬颂声。
现代解析
这首《杨坚州治水歌》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讲述了一场洪水灾难和治水成功的故事。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洪水肆虐的灾难(前八句)
诗歌开头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了洪水爆发的可怕场景:秋日河水暴涨,冲垮堤坝,农田被淹,鱼鳖在原本是陆地的地方游动。老百姓无家可归,生活陷入困境。这里用"鱼鳖地上游"这种反常现象,突出灾情的严重性。
2. 治水英雄的出现(中间部分)
面对灾难,人们呼唤治水英雄"阳侯"(可能指地方官杨坚州)。成千上万人拿着工具(畚箕铁锹)准备抗洪,但洪水太凶猛难以抵挡。百姓忍不住质问河神:为何发怒让百姓受苦?这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透露出人力抗灾的艰难。
3. 人神协作的治水(后续部分)
转折点出现在治水官的"精诚"感动神明——出现赤蛇显灵的神奇现象(古人认为蛇是水神使者)。人们用桂花酒祭祀,最终河神"接受"了诚意,洪水退回河道。这里把科学治水的过程披上神话外衣,反映古人"天人感应"的思想。
4. 治水成功的赞歌(结尾)
最后以欢快的调子庆祝胜利:水道恢复,百姓安宁,歌颂天子圣明、大地太平。结尾"万岁千秋"的祝福,把一次治水事件升华成对长治久安的期盼。
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在于:
- 用"鱼鳖游陆地""赤蛇显灵"等奇幻画面让治水故事充满戏剧性
- 既有对灾难的真实描写,又保留古人"人神共治"的浪漫想象
- 通过治水成功,展现了中国传统中"官员爱民-感动上天-造福百姓"的理想治理模式
- 句式长短交错,像洪水般由急促到平缓,音乐感很强
本质上,这是首用神话包装的"抗洪纪实文学",既记录灾害,又歌颂治水者,还传递"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在抗击自然灾害时感受到这种团结力量。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