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传承与担当的小故事,语言直白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说有个叫良弼的人捐出自家宅院创建天宁寺,却特意请回原来天宁寺的老和尚来主持。这里"旧衲僧"(穿破旧袈裟的和尚)用得很妙,既点明老和尚身份,又暗示他朴实无华。说明建寺者不追求表面风光,更看重真正的修行传承。
后两句最有意思:像是在对柏岩和尚喊话——您就别推辞啦!看似清闲的修行生活里,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把祖师传下的智慧灯火延续下去。"续灯"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佛法传承比作永不熄灭的灯,而柏岩就是那个护灯人。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温暖的敦促:真正的修行不在宏大排场,而在于有人愿意默默接过前人的衣钵。就像现在我们说"非遗传承",重要的不是场地多豪华,而是找到真正懂行的老师傅。诗人用劝朋友别推辞的日常口吻,说出了文化传承的大道理。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