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

芳园秀溪曲,亭亭竹且滋。
中有七节上,骈秀挺两岐。
拂云栖朱凤,天然见瑰奇。
主人对缃帙,日夕坐忘疲。
振缨践文陛,抱贞作帝师。
清风披黄阁,高节扬明时。
永怀父师训,怆恻良在兹。
堂搆仍旧址,封殖发新枝。
长以承湛露,悠哉君于思。

现代解析

这首《瑞竹》描绘了一片竹林美景,同时借竹子比喻人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家族传承的深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诗人先带我们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溪水蜿蜒流过,挺拔的竹子郁郁葱葱。特别的是,这里有一株罕见的"双头竹"(两岐),竹节分明(七节),竹梢轻拂云彩,仿佛栖息着凤凰。这些描写不仅展现竹子的自然美,更暗示了竹子象征的祥瑞与高贵。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笔锋转向竹子的主人——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他每天在竹荫下读书废寝忘食(日夕坐忘疲),后来凭借真才实学入朝为官(振缨践文陛),甚至成为皇帝的老师(作帝师)。他像竹子一样保持清廉(清风披黄阁),在盛世中彰显气节(高节扬明时)。这里竹子与人品相互映照,体现"君子如竹"的传统观念。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诗人触景生情,想起父辈的教诲(永怀父师训),看着老宅基上(堂搆仍旧址)新生长的竹枝,感慨家族美德就像这竹子一样代代相传(封殖发新枝)。末句"长以承湛露"用竹子承受雨露滋润,比喻后人继承先人遗志,寄托了深远的期许。

全诗巧妙运用"以竹喻人"的手法,把自然景物、个人修养和家族传承三者融为一体。竹子既是实景描写,又是精神象征,贯穿起读书、为官、传家的人生轨迹。最打动人的是结尾处的新旧交替画面:老宅基上冒出的新竹枝,恰似优良传统在新一代身上的延续,这种含蓄的表达让诗意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