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利州北佛龛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
开头两句"重岩载看美,分塔起层标"直接勾勒出壮丽的自然与宗教景观——高耸的山岩上佛塔层层叠起,形成醒目的地标。这里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信仰的痕迹。
"蜀守经涂处,巴人作礼朝"两句转入人文视角,说明这里是官员巡视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地百姓朝拜的圣地。通过"蜀守"和"巴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阶层人群在此交汇的场景。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尘销"是全诗的核心思想。诗人感觉这个地方仿佛超脱了世俗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能让人摆脱六尘(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干扰修行的感官诱惑)的困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净境界的向往。
"卧石铺苍藓,行塍覆绿条"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眼前景物:躺卧的石头长满青苔,田埂上覆盖着绿草。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只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石头才会生苔,田埂才会覆草。
结尾"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点明主题:诗人再次题诗不是为了像司马相如那样在桥柱题字求功名("题桥"典故),而是单纯记录岁月变迁的痕迹。这个对比突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整首诗以重游故地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佛教思想巧妙融合,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佛龛周围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境界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展现了唐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