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云安县春天傍晚的宁静山水画卷,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乡野生活的悠然自得。
开篇用子规鸟的稀少点明暮春时节,夕阳下红鹄(一种水鸟)飞过的画面,立刻让人感受到黄昏的静谧。接着用"两山多布水"勾勒出山间溪流纵横的景象,"一岛几柴扉"则暗示岛上散落着几户简朴人家,这种留白写法让读者能自行想象岛居生活的闲适。
中间两句特别生动:诗人观察到蚯蚓不断翻松土壤,暗写春天的生机;人们行走在布满石矶的岸边,展现日常生活的节奏感。最后用昨夜巴阳的雨水让滩涂变得丰润作结,既交代了溪水上涨的原因,又用"水先肥"这个拟人化表达,让整个画面突然鲜活起来。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镜头:从飞鸟到溪流,从昆虫到行人,最后定格在湿润的河滩。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田园诗意。特别是"蚓吐无穷壤"这样接地气的观察,打破了传统山水诗的雅致套路,反而更显生活本色。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