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十月,余以事至京,志岳兄南游沪杭,将返哈尔滨,道出京华,相逢话故,并出新诗见示,归后赋此奉寄,即乞郢正1979.10
居然千里御风行,小聚京华日照明。
伏胜解经惟口说,桓谭新论见高情。
十年桑海惊多变,七字诗篇更老成。
锦水松江万里隔,同看朗月海东生。
伏胜解经惟口说,桓谭新论见高情。
十年桑海惊多变,七字诗篇更老成。
锦水松江万里隔,同看朗月海东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1979年两位老友在北京重逢的场景,充满时代沧桑感和深厚友情。
前四句写重逢的惊喜:没想到老友千里迢迢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御风行"形容路途遥远),秋日阳光下短暂相聚。用"伏胜解经"(汉代学者)比喻老友健谈,用"桓谭新论"(东汉思想家)夸赞老友思想深刻,说明两人相谈甚欢。
后四句转入感慨:十年动乱让世事巨变("桑海"用沧海桑田的典故),但老友的七言诗反而更加成熟。虽然两人分别住在成都(锦水)和哈尔滨(松江)相隔万里,但可以共赏同一轮从东海升起的明月,表达虽天各一方却心意相通的情谊。
全诗亮点:
1. 用"千里御风""小聚京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相逢之难得
2. "日照明"既是实写秋阳,也暗示新时代的到来
3. 结尾"同看朗月"的想象,把空间距离转化为情感联结
4. 将个人友谊放在时代变迁中书写,小中见大
诗中"十年桑海"特指文革十年动荡,而"日照明""朗月"则暗示新时代的曙光,这种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写法,是老一辈文人特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