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晋卿江山归棹图
都尉平生志高洁,书画流传两清绝。
此图点染出天机,万壑千峰生夕霏。
秋江浪白秋风急,碧树依微空翠湿。
北渚沙寒霜雁稀,西岩烟暝归舟集。
山人何如栗里翁,松间石上晚相从。
悠然笑别东林去,溪外犹闻精舍钟。
看图不觉幽兴发,满眼秋光动林樾。
会须努力尽王事,他年归泛东湖月。
此图点染出天机,万壑千峰生夕霏。
秋江浪白秋风急,碧树依微空翠湿。
北渚沙寒霜雁稀,西岩烟暝归舟集。
山人何如栗里翁,松间石上晚相从。
悠然笑别东林去,溪外犹闻精舍钟。
看图不觉幽兴发,满眼秋光动林樾。
会须努力尽王事,他年归泛东湖月。
现代解析
这首《题王晋卿江山归棹图》是一首赞美山水画的诗,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诗的开头先夸赞画作的主人王晋卿(都尉)志趣高洁,书画技艺高超。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画中的景色:夕阳下的群山、秋风中的白浪、湿润的绿树、寒沙上的孤雁、暮色里的归舟……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江晚景图,画面感极强,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中间部分诗人联想到隐士生活,用"栗里翁"(指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闲适隐居的向往。"悠然笑别""犹闻钟声"等句,透露出超脱尘世的情怀。
最后诗人从画中回到现实,虽然被画作勾起隐居的念头,但仍表示要先完成公务("尽王事"),等将来再实现泛舟湖月的愿望。这里体现了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矛盾。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
1. 对画作的再现力——短短几句就让人"看见"了整幅画
2. 情感的层次感——从欣赏到向往,再到理性回归
3. 用典自然——陶渊明的典故不露痕迹地融入诗中
4. 结尾的余韵——"东湖月"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诗人通过题画,实际上抒发了自己对于仕隐抉择的人生感悟,这种借画抒怀的手法,让普通的题画诗有了更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