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善泉池"的景观,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它的魅力:
1. 首句"影浸龙楼彻凤城"用动态画面开场,池水倒映着皇家建筑的影子,一直延伸到整座城池,展现出水景与城市交融的壮观景象。这里的"龙楼凤城"不是真的龙凤,而是用来形容华丽建筑的修辞手法。
2. 第二句"昭明有意在澄清"转向池水的品质,说这池水清澈透明得像是故意要展示自己的纯净,把普通的水景提升到了道德象征的高度,暗示清澈水质如同清明政治。
3. 第三句"穿时深欲状溟渤"用夸张手法,说这池水看似不大,但仔细观察时却给人深海般的浩瀚感。"溟渤"指大海,这里用来反衬小池给人带来的宏大想象。
4. 末句"乐府当歌重润声"把视角转到听觉,说这泉水的声音如此动听,值得被谱成歌曲传唱。"润声"既指水声的温润,也暗含滋润人心的意思。
全诗通过视觉到听觉的转换,由实景到象征的升华,把普通水池写出了皇家气派和道德寓意。诗人用"小中见大"的手法,让读者通过一方池水感受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最后落脚在音乐般的泉水声上,给人余韵悠长的感受。
杨备
建州浦城人,字修之。杨亿弟。仁宗天圣中为长溪令,后宰华亭。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尝乐吴地风俗之美,作《姑苏百题》,每题笺释其事,后范成大修志多采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