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 其一

维鹈受刺因吾过,得马生灾念尔冤。
独在中庭倚闲树,乱蝉嘶噪欲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父亲在庭院里悼念早逝的儿子,充满了自责与悲痛。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表达悔恨:'维鹈受刺'借用鸟被刺伤的典故,暗指因为自己的过错连累了孩子;'得马生灾'借用古代塞翁失马的典故,表面是得马的好事反而带来灾祸,暗指儿子遭遇不幸。两个典故都在说"因为我的原因害了你"。

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黄昏时分,诗人独自倚着树,听着嘈杂的蝉鸣。这个画面看似平常,却藏着巨大悲痛——蝉鸣的吵闹反衬出内心的孤寂,黄昏的黯淡暗示着生命的消逝。倚树这个动作,既像是寻找依靠,又像是无力支撑的疲惫。

全诗没有直接哭喊,但通过典故的隐喻和黄昏场景的渲染,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克制的、却更深沉的痛苦。诗人把对儿子的思念,化作黄昏树下的一个剪影,让蝉声代替自己哭泣,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比直白的哭诉更有力量。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