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芗泉侍御遗墨册(代)

烧车御史不再得,百馀年间诵孤直。
当时为国护制度,九衢煌煌贯白日。
胸中有道匪袭取,死生一条见遗墨。
至今传玩起叹嗟,此是孤儿眼中笔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已故的御史(古代监察官员)谢芗泉,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质和深远的影响力。

前两句说像谢芗泉这样敢于烧毁权贵违制车辆(典故:谢芗泉曾烧毁和珅家违规马车)的御史再难见到,但百余年来人们仍在传颂他的正直品格。这里用"烧车"这个具体事件,生动体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的胆识。

中间四句描写他的正直源于内心坚守的原则("胸中有道"),不是表面作秀。通过他留下的墨迹,后人能感受到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气节。"九衢煌煌贯白日"用都城大道与太阳的意象,暗喻他的清廉正直如同阳光照亮天下。

最后两句最动人:当人们传看他的遗墨时,最打动人心的不仅是书法本身,更是想到这是他用双眼观察世界后写下的笔墨。括号里的注释暗示这些字迹在孤儿(可能指谢御史后代)眼中更显珍贵,让正直精神有了人情温度。

全诗用"烧车""遗墨""孤儿眼中笔"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清官形象写得血肉丰满。既赞美了监察官员应有的风骨,也暗示这种品质的稀缺可贵,最后落脚到"笔墨传精神"的永恒价值,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