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共诸同人过圣安崇效二寺 其二

墙上笼诗有碧纱,十年芋火旧僧伽。
圣安寺是尚书寺,不让佳名擅枣花(王阮亭先生改崇效寺为枣花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秋日里游览圣安寺和崇效寺的情景,表达了对寺庙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敬仰。

首句“墙上笼诗有碧纱”,意思是寺庙的墙壁上挂着用碧纱装裱的诗文,显示出寺庙的文化氛围。这里的“碧纱”象征着高雅和精致,暗示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文化艺术的殿堂。

第二句“十年芋火旧僧伽”,提到寺庙里曾经有僧人用芋头生火,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僧人的清修和寺庙的古老历史。“十年”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寺庙的悠久传统。

第三句“圣安寺是尚书寺”,指出圣安寺曾经与尚书(古代高官)有关,说明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一句“不让佳名擅枣花”,提到王阮亭先生将崇效寺改名为“枣花寺”,但作者认为圣安寺的名声并不逊色于崇效寺。这里的“枣花”象征着崇效寺的美名,而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圣安寺的赞美和自豪。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寺庙的描写,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敬仰之情。诗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寺庙的宁静与庄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