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七 (光绪十七年至二十年作)

化外成都会,迁流或百年。
土音晓鴂舌,火色杂鸢肩。
马粪犹余臭,牛医亦值钱。
奴星翻上座,舐鼎半成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晚清时期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市井百态,展现了文化碰撞下的奇异景象。

前四句勾勒出新加坡的异域风情:这座海外华埠虽已发展成繁华都市,但移民文化仍在不断演变。当地人说话像伯劳鸟叫般难懂("鴂舌"),烈日下劳作的人们被晒得肤色黝黑、肩膀高耸("鸢肩")。

后四句通过三个辛辣的细节讽刺社会乱象:街道上马粪臭味未散(暗指卫生堪忧),连兽医都成了香饽饽(暗示医疗落后)。最妙的是两个对比——过去低贱的奴仆如今翻身做主人("奴星上座"),而盲目崇拜炼丹术的人自以为能成仙("舐鼎成仙"),活画出一幅暴发户得势与封建迷信并存的荒诞图景。

诗人像拿着放大镜观察市井,用"马粪臭""舐鼎"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写得既真实又滑稽。字里行间透着对文化迷失的忧虑,但又不失幽默,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那个特殊时代的移民文化缩影。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