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歌行 其一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
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
有儿流落在天末,未得归隐同樵渔。
呜呼一歌兮重长叹,遥望家书寄回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父亲在乡村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远方儿子的思念。

诗中的老父亲虽然家境贫寒("家无担石"指家里连一担粮食的储备都没有),但性格豁达乐观。他喜欢喝酒唱歌,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邻居一招呼他就去串门,完全不会因为年纪大了而感伤时光流逝("悲桑榆"指晚年哀叹)。

然而这样一位开朗的老人,心里却藏着一个牵挂:他的儿子漂泊在遥远的地方("天末"指天涯海角),不能回来陪他过打柴捕鱼的隐居生活。最后老人只能望着大雁叹息,希望它们能带回儿子的家书(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反差:表面上写的是个整天乐呵呵的乡村老汉,实际上藏着深深的父爱。诗人用简单的乡村生活场景(喝酒、串门、樵渔),反衬出父子分离的酸楚。特别是最后望着大雁的细节,把父亲沉默的思念表现得特别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