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初夏时节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感伤。
开头用黄鹂啄食紫色桑葚的画面,点出五月桑树茂盛的季节特征。但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经忘记了具体日期,恍惚间还以为身处阳春三月——这种时间错乱感生动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深。
"蚕老客未归"形成强烈对比:家乡的蚕都已经结茧抽丝了,可游子还漂泊在外。这里用蚕的生命周期暗示游子离家的时间之久。最后两句直接描写动作:他只能继续催马前行,摸着胸口独自悲伤,把那种有家难回的无奈和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通过季节错位、动物对比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游子漂泊的苦闷。诗中"误作""空自"等词语的运用,更是强化了这种恍惚惆怅的情绪。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