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惠以其先人禹勤刺史柳阴洗马图索题,为赋四绝 其四

攀条还共感遗芬,难挽天河洗战云。
汗马无功桑海变,题诗人是故将军。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看到一幅画后的感慨。画中描绘的是古代刺史在柳树下洗马的场景,但作者由画联想到了更深层的社会现实。

前两句"攀条还共感遗芬,难挽天河洗战云"意思是:虽然我们还能触摸柳条感受前人留下的美好,却无法用天河之水洗净战争的阴云。这里用"天河"象征巨大的力量,但即便如此也改变不了战乱的现实。

后两句"汗马无功桑海变,题诗人是故将军"说的是:战马流汗奋战却徒劳无功,世事变迁如沧海桑田,而此刻为画题诗的人(作者自己)也曾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这里透露出一种无奈——曾经的将军如今只能题诗怀旧,对改变现状无能为力。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无力的感慨。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曾经是将军,现在只能写诗"的落差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