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庐山

山北山南几度游,春风到处得相留。
鹿听李渤祠前晓,菊采陶潜宅畔秋。
星落半湖苍岛出,泉分双涧白云流。
五峰明月新亭兴,它夜江天独倚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别庐山》描绘了作者在庐山游玩时的美好回忆和留恋之情,用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庐山的深厚感情。

首联“山北山南几度游,春风到处得相留”直接点明作者多次游览庐山的经历,春风似乎也在挽留他,暗示他对庐山的不舍。这里的“春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记忆。

颔联“鹿听李渤祠前晓,菊采陶潜宅畔秋”用了两个历史典故。李渤是唐代隐士,曾在庐山养鹿;陶渊明(陶潜)是东晋著名隐士,爱菊。这两句通过历史名人的故事,展现了庐山的文化底蕴和隐逸氛围,也暗示作者向往这种宁静淡泊的生活。

颈联“星落半湖苍岛出,泉分双涧白云流”描绘了庐山清晨和山涧的景色。星星倒映在湖中,岛屿隐约可见;山泉分流,白云飘荡。这两句用动态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庐山的灵动和壮美,画面感极强。

尾联“五峰明月新亭兴,它夜江天独倚楼”是作者的感慨。五峰明月让他想起曾经在亭中的欢聚,而未来只能在江边高楼独自怀念。这里既有对过去欢乐的回忆,也有对离别后孤独的预感,情感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庐山的美和作者的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