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岸芦花歌
芦花两岸堆成雪,旅客怀归心欲绝。
轻棹如浮剡曲舟,开尊似坐瑶池月。
年华随水向东流,芦荻无心亦白头。
正苦征鸿偏怨夜,翻憎络纬竞吟秋。
芦花飞去如蓬转,乡路微茫水深浅。
村童莫更□笳吹,恐惹边风入柳枝。
轻棹如浮剡曲舟,开尊似坐瑶池月。
年华随水向东流,芦荻无心亦白头。
正苦征鸿偏怨夜,翻憎络纬竞吟秋。
芦花飞去如蓬转,乡路微茫水深浅。
村童莫更□笳吹,恐惹边风入柳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岸芦花飘飞的画面,同时融入了游子思乡的深情。全诗通过芦花、旅客、流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又惆怅的意境。
前四句写景:两岸芦花像雪一样堆积,乘船的旅客看着这景象,思乡之情更浓。轻快的小船仿佛漂浮在仙境般的剡溪上,举杯饮酒时又像置身于瑶池月下——这里用美好的仙境反衬现实中的漂泊之苦。
中间四句转向抒情:时光像江水一样流逝,连无心的芦苇也随着季节变白(拟人手法)。旅人正为南飞的大雁而伤感,偏偏秋夜的虫鸣声更添愁绪——用"征鸿"和"络纬"(蟋蟀)的秋日意象强化孤寂感。
后四句深化主题:飘飞的芦花像无根的蓬草,暗示游子漂泊无依。归乡的路模糊不清,水路深浅难测。最后两句尤为巧妙:诗人请求村童别吹胡笳(北方乐器),怕会引来边塞的寒风吹动柳枝——用"边风"这个细节,把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自然景物(芦花、流水、鸿雁)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既展现了秋日美景,又通过"无心亦白头"的芦苇、"如蓬转"的芦花等比喻,让景物都染上游子的愁思。最后借"边风"这个意象,把看不见的乡愁化作可感的寒风,堪称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