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与友人话旧

剪烛烧残白凤膏,旧时人擅五陵豪。
笙歌夜出如琴辔,兰麝春归似草袍。
越地比年空蒟酱,汉宫何处醉蒲萄。
然藜闭户知谁共,纸帐吟看璧月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夜与老友叙旧的场景,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慨。

前两句写眼前场景:蜡烛快要烧尽,烛泪像传说中的白凤膏(一种珍贵油脂)。这让人想起旧日那些京城豪侠的潇洒生活。这里用"剪烛"这个动作,暗示长谈至深夜。

中间四句形成今昔对比:过去笙歌夜宴的盛况,像琴声和马蹄声一样热闹;贵族们春天归来时,衣服上的兰麝香气像草袍一样浓郁。但如今呢?越地(南方)连年战乱,连蒟酱(一种调味品)都匮乏;汉宫(指朝廷)里还有谁在畅饮葡萄美酒?通过饮食的变化,暗示社会衰败。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现在只能点燃藜杖(代指简陋照明)闭门读书,无人相伴,唯有在纸帐(简陋居所)中望着月亮吟诗。壁月高悬的意象,既点明夜深,也暗示诗人高洁的情怀。

全诗用"烛泪-宴饮-战乱-独处"的线索,将个人际遇与时代变迁结合,在朴素生活中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语言上善用比喻(如琴辔、草袍),通过饮食、衣物等日常细节折射大时代,最后以明月收尾,留下清冷的余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