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十一

非关前哲真难及,自是今人不肯高(题垂虹三高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一座纪念三位古代贤人的亭子,但实际在表达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前两句"非关前哲真难及"意思是:并不是古代圣贤真的难以超越。这里打破了人们常说的"古人不可超越"的迷信,指出问题不在古人太高明。

后两句"自是今人不肯高"直接点明:根本原因是现在的人不愿意追求高尚。一个"不肯"用得特别犀利——不是"不能",而是主观上"不愿意",这就把责任明确归咎于当代人自身的选择。

整首诗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社会上的两种病态心理:一是盲目崇拜古人,把古人神化;二是自我放弃,不愿进取。诗人用这座纪念亭作引子,实际上是在激励当代人:古人并非不可超越,关键看我们自己愿不愿意追求卓越。

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表达了对先贤的尊重,又鞭策了当下,短短两句却包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积极的人生激励,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冯坦

冯坦,字伯田,一字然明,号秀石,普州安岳(今属四川)人。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榷江津夹漕务,龙湾酒库。晚年寓桐江。事见《桐江集》卷一《冯伯田诗集序》。今录诗十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