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形象,用直白的战斗场景展现了他的勇武和豪情。
前四句像快镜头:将军总是冲锋在前("一面战"),多次从重围中杀出("九重围"),只要他参加的战斗("争锋处"),最后都能带着长胡子凯旋。这里用"长须"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说明将军年纪不小,又暗示他久经沙场。
五六句转写战场环境:大雪沾湿军旗边角,狂风刮得旗穗稀疏。这两句没直接写人,但通过风雪中依然挺立的战旗,侧面烘托出将军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将军根本不在乎立碑留名("铭燕石"),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战场上的威武气概。这种轻名利重气节的态度,让整首诗从单纯的战斗描写升华到了精神境界的展现。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战争短片,既有冲锋陷阵的热血画面,又有风雪战旗的苍凉镜头,最后定格在将军不慕虚名的傲然身影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赢不骄傲,输不低头"的硬汉气质,今天读来依然虎虎生风。
霍总
德宗兴元元年,从事东都幕府,与穆员、武元衡友善。时大旱,蝗虫为灾,总赋《蝗旱诗》,穆员称赏之,为作序。累官池州刺史。其诗为时所重,令狐楚《御览诗》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