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楼

筝笛声消极浦间,逍遥津水尚湾环。
英雄浪捲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
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

现代解析

这首《合肥城楼》描绘了作者在合肥城楼上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筝笛声消极浦间,逍遥津水尚湾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音乐声渐渐消失在水边,逍遥津的水依然蜿蜒流淌。这里通过声音和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接着,“英雄浪捲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则转入对历史的感慨。曾经的英雄豪杰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昔日的辉煌城郭也如同沉入水底的珍珠,再也无法重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然后,“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文鸳和韦虎。文鸳是三国时期的名将,韦虎则是传说中的勇士。作者通过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惋惜,同时也感叹他们的名声虽然如锦绣般耀眼,但最终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最后,“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回到现实,作者站在城楼上,感叹自己年华已老,鬓发斑白。尽管如此,他依然允许自己在这片天地间放声长啸,抒发内心的情感。这最后两句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展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英雄逝去、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岁月流逝时的豁达与坦然。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富有韵味。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