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山岩(按:原刻熙宁九年丙辰岁题。)

一景曲弯弯,初遗号澹山。
崖边烟草乱,石上雨苔班。
客往长时望,僧居永日闲。
几回将欲去,心只在岩间(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五)。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叫澹山岩的自然景观,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点明地点:一道弯曲的山路通向名为"澹山"的岩石景观。"曲弯弯"三个字立刻让人眼前浮现出蜿蜒的山路,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展现澹山的特色: 1. "崖边烟草乱"和"石上雨苔斑"形成动态与静态的对比。野草在崖边杂乱生长,显出自然的野趣;而石头上经年累月的雨痕苔藓,则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2. "客往长时望"和"僧居永日闲"构成过客与常住者的对比。游客总是驻足眺望,恋恋不舍;而居住在此的僧人却整日悠闲,早已与山水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心:诗人说自己好几次准备离开,可心思总还留在山岩之间。这种欲走还留的矛盾心理,生动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的一组照片,既有远景(山路曲折),又有近景(崖草、石苔),还有人物特写(游客、僧人),最后以诗人的心理活动作为点睛之笔。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人与自然相处时那种宁静愉悦的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