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在战乱年代的艰难生活,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中的老夫妇为了躲避战乱,从边境逃到望花山下的张老村。他们生活极其简陋:早上只能吃粗糙的麦麨(一种粗粮)充饥,晚上用松明(松木片)当灯照明。房子破旧不堪,用麻杆勉强挡门,用石块层层垒墙来防风御寒。
最令人心酸的是最后两句:老妇人每次见到外人就忍不住哭泣,因为她的儿子还在谢陵(可能是一处战场或军营)生死未卜。通过这个细节,诗人不仅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更揭示了母亲对儿子的深切牵挂。
全诗用最朴实的语言,通过衣食住行等日常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乱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却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让读者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伤痛。特别是老母亲的形象,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共鸣。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