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赠歌者陈郎

偷声减字,且洗衰翁耳。
恼乱多情人欲死,只有临川曲子。
陈郎巧啭歌喉,尊前倍觉风流。
一霎涂妆绾髻,十三十四丫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老人在听年轻歌手陈郎表演时的感受,充满生活趣味和反差萌。

上片(前四句):
1. "偷声减字"指歌手即兴改编曲子,让原本老套的曲调变得新鲜。就像现在歌手在演唱会改编经典老歌。
2. "洗衰翁耳"特别生动,说这歌声像给老人洗耳朵,把陈年旧气都洗掉了。
3. 后两句用夸张手法:平时听普通情歌就烦得要命,只有临川(江西)的曲子才能入耳。就像现在有人说"只听周杰伦,其他流行歌都听不进去"。

下片(后四句):
1. 重点夸陈郎唱功好,"巧啭歌喉"说他转音技巧高超,在酒席上表演时特别有魅力。
2. 最妙的是结尾:刚才还正经表演的歌手,突然化妆梳起少女发型,变成十三四岁小姑娘的模样。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就像现在看综艺节目里,严肃的歌手突然卖萌。

全词亮点:
- 用"衰翁"和"丫头"的年龄反差制造幽默感
- "洗耳朵"这种接地气的比喻
- 记录了一个生动的生活片段:酒席上的即兴表演
- 通过老者的视角看年轻人,既有代沟又有欣赏

就像现在爷爷看孙女跳女团舞,一边觉得"吵死了",一边又被逗乐的感觉。词人用轻松笔调写出了代际之间的趣味互动。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