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野雪后寄和却寄廷玉 其四

素琴挂壁已多时,政尔难逢钟子期。
腹有精神方学道,面无尘土始言诗。
山童隔壁沽村酝,田叟登门送墓碑。
小市饥氓争籴米,青州太守可能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乡间的日常生活,同时暗含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前四句写文人雅趣:墙上挂着的古琴很久没弹了,因为难遇知音(钟子期是古代懂琴的知音代表)。诗人认为,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能领悟真理,面容不染世俗尘埃的人才配谈诗。这里用"腹有精神""面无尘土"的对比,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后四句转向乡村见闻:小童隔着院墙买村酿浊酒,老农上门送来自家种的蔬菜(墓碑可能指菜畦的界石)。最触动的是结尾:集市上饥民争抢买米的场景,诗人不禁质问:高高在上的官员们(青州太守)真的了解民间疾苦吗?

全诗妙在两种画面的切换:前段是文人清雅的隐居生活,后段是百姓真实的生存困境。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既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又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末尾的反问尤其有力,让整首闲适的田园诗突然有了社会批判的深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