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行

洪武皇帝之开天,定远戚氏在军前。功成九世蓬莱边,七代二百有馀年。

世穆神庙之时,佥让少保南塘先生贤。纪效诸书遗后篇,能读之者有我友。

宾阳将军之纂缉而可传,神而明矣何以企。耻习榆延偏将媚,所以于世来猜忌。

可笑人言伏波意,不幸相逢烨与治。涌月楼又骇折荔,将军闻之漠漠不为意。

中之惨淡悠焚者,只在江左流氛炽。我亦甲戌夏月至,我亦未免有情绝交际。

我同将军二载以来尊狱吏,落落莫莫人莫器。喜观将军中夜起舞掀双臂,石有端溪叶有柿。

迩闻至尊欲以东北寄,又值将军悬弧次。我亦欲邀宥而过新丰肆,不能赠金只赠字,我与将军二人亦云堪拔帜。

过此不复惊巫魅,何时同心以同事。我为将军酌一瓶,我为将军试一赓。

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四十之后孰所生,每一念及应涕倾。

丈夫不可不多情,为君为亲在此行,我之言此非不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号南塘)的故事,用现代话可以这样理解:

核心内容: 1. 英雄的传承 开篇说戚家从明朝开国就立军功,传到戚继光已是第七代。他写的《纪效新书》是军事宝典,但真正能读懂的人很少,只有像"宾阳将军"(可能是戚继光部下)这样的知音。

2. 现实的困境 戚继光虽然能力超群,但不愿讨好权贵,结果遭人嫉妒排挤。诗中用"伏波将军"(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英雄总被小人陷害。连他住的涌月楼出事(可能指被弹劾),他也淡然处之,真正让他忧心的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

3. 患难见真情 作者说自己和将军一起蹲过监狱("尊狱吏"是反话),见证过他半夜练武的豪情。两人像端砚和柿叶(文人雅物)般志趣相投。现在听说皇帝想派将军去东北抗敌,正逢他生日,作者没钱送礼,只能写诗鼓励。

4. 男儿的热血 最后升华主题:真正的男人就该像将军这样——为国不惧危险,犯罪甘愿受罚。想到四十岁后生死难料(暗指将军晚年被贬的遭遇),作者忍不住落泪。但大丈夫就该重情重义,这番感慨不是抱怨,而是对英雄的致敬。

诗句亮点: - "夜半起舞掀双臂":活画出戚继光不服输的硬汉形象 - "可笑人言伏波意":用马援的典故讽刺小人,说英雄总被谣言中伤 - "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避刑":点明全诗核心——真正的担当精神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部微型的英雄纪录片,让我们看到: 1. 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遭嫉妒 2. 面对不公,真正的强者选择专注使命 3. 人生难得是知己,患难中的情谊最珍贵 4. 担当精神永远值得歌颂,哪怕付出代价

戚继光的故事在诗中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关于如何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如何用行动定义真正的男子气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