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酋被戕淮南渐平喜而作诗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娄。
狂胡犯天纪,躣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懲。
狂胡犯天纪,躣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后来金国内部发生政变,敌人退兵,淮南地区恢复和平的故事。诗人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喜悦和对朝廷决策的反思。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战争爆发(前8句):说金兵(狂胡)突然破坏和平协议(犯天纪),大举南下入侵。诗人批评这场战争既不正义(师无名),也没有正当理由(无间可乘)。
2. 战况危急(接下来10句):描写宋军节节败退,大将指挥失误(失经略),金兵一直打到长江边的和州、采石。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众心若摇旌),形势非常危险。
3. 转机出现(再6句):没想到金国内部突然发生政变(肘腋祸、萧墙兴),老天帮忙(皇天相我多),敌人撤军。老百姓甚至变卖首饰(卖钗钏)庆祝,酒都涨价了。
4. 反思批评(最后6句):诗人认为这种靠敌人内乱取得的和平不值得夸耀(不足称),看似轻松的胜利(不战功)掩盖不了之前的失误。最后警告说暴力终会自食其果(暴无伤),这次事件应该引以为戒。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狂胡""虏骑"等词生动表现对侵略者的愤怒
- "四海涨烽烟""淮壖气如蒸"等比喻形象展现战争阴云
- 通过"卖钗钏""酒价腾"的生活细节反映百姓喜悦
- 最后不盲目庆功,而是冷静反思,体现诗人的深刻见识
本质上是在说:靠运气赢的战争不值得骄傲,真正的和平需要自身强大。这种反对穷兵黩武、主张务实自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
庞谦孺
庞谦孺(一一一七~一一六七),字祐甫,晚号白蘋老人,单州(今山东单县)人,寓居吴兴。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以季父恩为将仕郎。历泰州海陵尉,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江南东路转运司干办公事,镇江府观察推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权监饶州景德镇,寻卒,年五十一。有《白蘋文稿》十卷,已佚。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二《祐甫墓志铭》。今录诗三十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