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彫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兰花的遭遇比喻人才在现实中的处境,表达了一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人生哲理。

诗的前四句讲兰花原本自由生长在深山里,散发着自然香气,偶然被人类发现后移栽到豪华厅堂。这里用"偶为世人赏"暗示人才被发现带有偶然性。

中间六句描写兰花离开自然环境的困境:失去天然雨露滋养,根系离开了故土,虽然被人精心照料,但培养方式根本不对。冬天来临时,人工环境反而让兰花面临凋零危险。这里"长养非其方"是关键句,指出错误的方式再努力也是徒劳。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与其在不适合的环境里勉强生存,不如回到山林沟壑中,到了季节自然能绽放芬芳。用"何如"这个反问强调自然生长才是最好的选择。

全诗通过兰花被强行移植的遭遇,隐喻人才被错误使用的普遍现象。诗人想告诉我们:强行改变自然规律往往适得其反,尊重事物本性、让人才在适合的环境发展才是正道。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的职业选择、子女教育都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