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传读得五车书,莫言文似马相如。
不如家有一镒金,一囊珠,可以赂相公之子弟,结相公之僮奴。
便可朝为屠沽,夕乘轩车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讽刺了古代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现实,戳破了读书人"知识改变命运"的幻想。全文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否定传统价值观(前两句)
诗人上来就打破两个社会公认的成功标准:读再多书(五车书)没用,文采比肩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大家)也没用。就像现在有人说"985毕业不如拆迁户"一样犀利。

2. 揭露财富特权(中间三句)
直接亮出残酷真相:家里有金子(一镒金约20两)、有珠宝(一囊珠),拿去贿赂高官子弟、收买官员家奴,比寒窗苦读管用百倍。这就像现在某些人觉得"拼爹""走后门"比考试更有效。

3. 展现身份魔幻转变(最后两句)
最讽刺的是结局:早上还是个杀猪卖酒的(屠沽),晚上就坐着豪车(轩车)当官了。这种瞬间逆袭就像现代网红突然暴富,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理想变成了黑色幽默。

全诗用对比手法制造强烈反差:读书VS金钱,真才实学VS贿赂手段,底层职业VS权贵生活。诗人像拿着手术刀,剖开了表面光鲜的社会里,真正流通的"硬通货"其实是金钱和关系。即便在今天,这种对"潜规则"的讽刺依然能引发共鸣。

0